潍坊市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欢迎您!

首页 > 环境监理
什么是土壤修复?
作者: 时间:2015-07-30

 

什么是土壤修复?
 
土壤污染就是指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或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土壤污染危害十分严重,不仅可以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例如日本的第二公害病—痛痛病即为食用了镉污染土壤所生产的“镉米”所致),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威胁粮食生产。还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
中国现有耕地有近1/5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加速,工矿企业导致的场地污染也十分严重。由于产业结构与城市布局的变化与调整,有些化工、冶金等污染企业纷纷搬迁,加上一些企业的倒闭,污染场地不断产生。土壤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没有处理的污染场地将是化学定时炸弹,一旦大面积爆发将会对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污染土壤修复予以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妥善管理并加以修复,使其得到合理利用。
土壤修复在中国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过去的30多年间,欧、美、日、澳等国家纷纷制定了土壤修复计划,并投入巨资用于土壤修复技术的拓展以及相关设备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现场修复技术与工程应用经验,成立了许多土壤修复公司和网络组织,使土壤修复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综合连续三届的土壤污染与修复国际会议主题与其交流情况来看,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已由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向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基于监测的自然修复发展;由单一的修复技术向多技术联合的修复技术、综合集成的修复技术发展等等。主要趋势为:
■  向绿色与环境友好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发展;
■  从单向向联合、杂交的土壤综合修复技术发展;
■  从异位向原位的土壤修复技术发展;
■  基于环境功能修复材料的土壤修复技术发展;
■  基于设备化的快速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
■  向土壤修复决策支持系统及后评估技术发展。
我国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在“十五”期间才得到重视,列入了高技术研究规划发展计划,其研发水平和应用经验都与美、英、德、荷等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近年来,为了顺应土壤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和土壤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环境保护部等部门有计划地部署了一些土壤修复研究项目和专题,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其间,以土壤修复为主题的国内一系列学术性活动也为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性和推动性作用。土壤修复理论与技术已成为土壤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地表过程研究的新内容。土壤修复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科学分支学科,修复土壤学也将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土壤科学分支学科。
土壤修复技术
 
根据土壤修复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土壤修复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四大类型。
1.物理修复主要包括以下技术手段: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是一种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胶体上分离开来的技术。原理是:依据粒径的大小,采用过滤或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依据分布、密度大小、采用沉淀或离心分离;依据磁性有无或大小,采用磁分离手段;根据表面特征,采用浮选法进行分离。
土壤蒸汽浸提修复技术(土壤气提技术)
土壤蒸气浸提修复技术(SoilvapourextractionSVE)是指通过降低土壤空隙的蒸气压,把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蒸气形式而加以去除的技术,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不饱和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污染的一种修复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高挥发性化学污染土壤的修复,如汽油、苯和四氯乙烯等污染的土壤。土壤气提技术的主要技术又分为原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异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多相浸提技术(两相浸提技术、两重浸提技术)等。
固定/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
固化/稳定化(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是指防止或者降低污染土壤释放有害化学物质过程的一组修复技术,通常用于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理,可以是原位也可以是异位。固化是指将污染物包被起来,使之呈颗粒状或大块状存在,进而使污染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稳定化是指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毒性变小的状态和形式,即通过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实现其无害化或者降低其对生态系统危害性的风险。固化/稳定化技术一般常采用的方法为:先利用吸附质如黏土、活性炭和树脂等吸附污染物,浇上沥青,然后添加某种凝固剂或黏合剂,使混合物成为一种凝胶,最后固化为硬块。
热力学修复技术
热力学修复技术利用热传导(如热井和热墙)或辐射(如无线电波加热)实现对污染土壤的修复,包括高温(>100℃)原位修复技术、低温(<100℃)原位修复技术和原位电磁波加热修复技术。
热解吸修复技术
热解吸修复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污染介质及其所含的有机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通常被加热到150~540度),以使有机污染物从污染介质上得以挥发或分离的过程。分为两类:土壤或沉积物加热温度为150~315度的技术为低温热解吸技术和温度达到315~540度的高温热解吸技术。
2.化学修复主要包括以下修复手段:
化学淋洗技术
化学淋洗技术(soilleachingandflushing/washing)是指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作用的溶剂,通过水力压头推动清洗液,将其注入到被污染土层中,然后把包含有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层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和污水处理技术。在操作上又分为原位化学淋洗和异位化学清洗技术。
化学固定技术
化学固定是在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或化学材料,并利用催化、光降解、氧化、还原等多种方式使得它们与重金属之间形成不溶性或移动性差、毒性小的物质而降低其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其向水体和植物及其它环境单元的迁移,实现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方法。
电化学修复技术
向土壤施加直流电场,在电解、电迁移、扩散、电渗析、电泳等的共同作用下,使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向电极附近富集从而被去除的技术称为电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3.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通过利用营养或其他化学品来激活微生物,使它们能够快速分解和破坏污染物,使土壤中的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处理技术。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向土著微生物或外源微生物提供最佳的营养条件及必须的化学物质,保持其代谢的良好状态。分为原位微生物修复和异位微生物修复两类。具体有生物通气法、堆肥法和就地耕作法等。
4.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对土壤污染物进行吸收、挥发、转化、降解固定,从而去除土壤污染物的一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萃取、植物挥发、植物钝化/稳定化等。